
5月12日14:28,四川汶川,8级强地震,震撼了全中国每一个人,福州的购房者在心理上也感受到了强烈的“余震”。
到底,我们住的房屋能抗多大的地震?地震的危害与生命的安全能否通过房屋结构和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得到有效保护?抗震设防标准是否需要提高?
面对 “余震”带来的一系列心理疑问,作为商会、媒体与开发商,此时此刻责任的担当刻不容缓。
5月25日,由东南快报发起,联合福建省住宅产业商会、东南置业杂志社共同举办的“2008海西楼市责任地产圆桌会议”在福州召开。
“圆桌会议”——平等交流、意见开放的代名词。会上,我们听到了地震局的专家、建筑结构方面的专家、福州的主流开发商们共“论震”的铿锵之音。
会议嘉宾
福建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朱伟强
正祥集团执行总裁 江映辉
融信地产副总、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师 吴剑
汇诚地产副总经理 黄航
重庆建筑设计院院长 吴昊
嘉博福建联合设计有限公司结构部总经理 陈国林
侨大房产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福山
泰禾集团副总裁 肖宁
世欧地产总经理 罗新
中庚集团副总 陈扬勇
世欧地产结构总工 章亚光
中建七局三公司副总经理 潘新胜
福州弘信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江常钊
A 福州的房屋能抗几级地震?
汶川地震后,很多朋友对身边的建筑都存在一个疑问:我们住的房屋安全吗?在2008海西楼市责任地产圆桌会议上,专家和业内人士都给出了相对肯定的答案。那么福州的房屋抗震吗?究竟能抗几级地震?对有关福州房屋的抗震设防现状,我们做了一个梳理。
7度抗震设防保障生命安全
朱伟强:国家规定福州房屋的抗震设防标准是7度,就是5.5级左右的地震。如果设计、施工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福州的房屋基本上就能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次汶川地震达到8级,烈度在11度左右,但是因为距离福州有1600公里左右,对福州的影响只在3度左右,只有高层的人有感觉到晃,基本上没有太大影响。
潘新胜:我是1983年到福州的,我知道当时福州很多房子是预制板结构,这些房子经不起震。在上世纪90年代,福州房屋抗震标准提高到了7度,应该说只要严格施工的房子都能达到国家要求,抗震都比较好。
吴剑:福州房屋的设防烈度是7度,福州的开发商已更改在督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办,如果能够实打实到位,那么福州目前新建的一批住宅还是比较安全的,即使是地震烈度达到9度,我们也有把握能保证房屋不垮,居民安全。
十年来房屋抗震能力大大增强
江映辉:我是1984年进入这个行业的,我自己也参与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一些项目的建设,包括王庄新村、连潘新村、五凤新村。这些项目都是政府主导的建设项目,当时执行的是1978年制定的抗震规范标准,据我所知是“6度抗震”。
当初盖的这些房子,现在还在,它们比较大的特点是砖混结构。到后来,国家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后,福州的建筑抗震等级也提高到7度。福州的楼房也逐渐告别了砖混结构,现在普遍是框架结构,有些高层、超高层是框剪结构,这是福州目前的现状。
罗新:来福州之前我在重庆也搞过房地产开发。重庆建筑多为山地建筑,也是四川比较典型的建筑风格,通常不打桩,爆破之后直接盖楼,包括一些18层以上的高层也是如此,即使有打,也打得很浅,地基很不牢固,老建筑的结构也多为砖混,抗震能力很弱。
从福州来讲,这十年来,福州开发的楼房在质量上都比较让人放心,结构类型在不断提升,建材质量也少有偷工减料,开发商的责任意识也跟上去了,因此在福州,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建筑都可以让老百姓放心购买和居住。
章亚光:在福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房子以砖混结构比较普遍,说砖混不抗震也不对,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计的房子都是抗震的。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现在的市区内,多层的房子多以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为主,高层则以框架剪力墙结构为主,这些房子的抗震性能比起砖混结构会好很多。
B 抗震设防烈度是否有必要提高?
这次四川地震后,国家建设部表示将考虑提高房屋抗震设防烈度标准。福州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7度的抗震设防标准是否偏低?有没有必要提高抗震设防烈度标准?这些相对专业的问题,专家们也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7级以上强震发生可能性不大
朱伟强:福建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这条地震带上,7级半以上地震复发周期在350年-450年左右,目前发生7级以上强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建设部门根据地震部门绘制的《中国地震区划图》,在综合防御、综合设防的基础上,制定了各地房屋的设防标准。如果要提高标准,必然带来成本的增加。从7度提高到8度,基础设施成本会增加8%左右,从8度提高到9度,基础设施成本会增加12%左右。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施工,即使8-9度的地震烈度,福州的房屋也不会垮。
烈度提高,和国家经济水平相关
江映辉:我认为,国家制定建筑抗震标准跟国家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关。现在也可以将建筑抗震标准提高到9度,虽然有一定的技术问题,但是国家还没有做正式的修订,我认为主要是跟经济水平、成本有关。
潘新胜:汶川地震后,我们国民在抗震认识上会有提高,我们在建筑设计上也会重视增加抗震方面的考虑,施工单位也会认为责任更加重大,我想国家也应该会对建筑标准做出修订,不过这和国家的经济水平是息息相关的,汶川地震确实给整个国家提出很多思考。
吴剑:在抗震细节上,我特别要强调的是,通过质量和设计,是可以提高抗震水平的,但是,提高设防标准有没有必要就不一定了,因为这个需要整个国力的支持,只有GDP提高了,我们才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来提高抗震的标准,但是依照现行标准,只要严抓到位,我觉得就不存在重大的安全问题了。
吴昊:抗震设施就和消防设施以及保险一样,有可能房子从建筑使用到拆除都碰不到一次地震,但是抗震设施是必不可少的,现在的抗震设防已经做到县城级别了,提高设防等级当然好,但是抗震设防烈度的提高还是要从国家的综合国力来确定。
C 房屋抗震设防谁来把关?
国家规定福州房屋的抗震设防标准是7度。这个设防标准究竟由谁来把关?如何落到实处?只有把过程透明化,大家才会更安心。在2008海西楼市责任地产圆桌会议上,专家和地产商们共同摆出了大家买房时看不到的细节,并一一做了详细的解释。
房屋安全生产有怎样一个流程?
江常钊:整个房屋安全生产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设计院按照国家标准先把图纸设计出来,然后送往图审机构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开始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好几个部门的质量检测:政府质量监督机构的检测、监理公司现场质量把关,在材料检测方面,省、市都有设立专业机构。同时,在施工的过程中,如果有碰到实际操作中和图纸无法完全相符时,进行局部变更和重大变更都需要再次通过图审机构的审核。
朱伟强:对量大面广的普通民用住宅建筑,设计院按照国家出台的设防标准设计,设计院的设计师会负责整个设计过程。对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建设部有专门的文件对超高层建筑的审查规定,还会有专家组进行多方验证考核。而对于重大的项目建设,像机场、大坝、高速公路等,又会有更严格的一系列的考核过程。
设计师对建筑安全负终身责任制
吴剑:房屋抗震源头在结构设计师,现在都是注册设计师,采用终身责任制,对整栋建筑物的安全都是有责任的,因此设计师们也比较慎重,再加上专门的质量监督部重重把关,所以做出来的建筑成品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
罗新:现在的设计院基本是令人放心的,因为采用终身责任制,说白了,设计师是要承担风险的,因此这个环节的把关通常都比较让人放心。
工程监理的角色仍需要加强
江常钊:2000年国家出台了质量管理条例,把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地质勘探5家单位结合起来,实行责任终身制,因此作为监理方责任也是相当的重大。作为监理方,我们所考察的就是从结构上节点位置、材料质量等跟踪检查和验收。
罗新:作为监理公司,我觉得现行体系还是相对薄弱,主要还是以协助开发商为主,没有起到质量监督的主导作用,感觉还是处于配角的位置,这是目前中国监理公司的通病,因此现行房屋质量主要还是靠承建方来负责。把抗震的措施落到实处,严格把关,这比提高现有抗震级别来得更重要。
肖宁:我们也很重视监理的力量,其实我觉得之前监理的力度还不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存在由于人数不足,现场监理的力度不够现象。我觉得作为开发商来说,没有必要去控制监理方面投入的费用。结构工程师说,我们结构设计讲究安全,现在的设计太花哨了。
建筑设计师说,我们设计师也有压力,希望能有突破,房屋能越来越漂亮。
结构工程师说,现在有些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会限制我们的钢筋用量。
责任地产商说,我们绝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忽视房屋质量安全的头等大事。
在2008海西楼市责任地产圆桌会议上,专家们就建筑设计和建筑结构、房屋抗震和建筑成本之间的交锋展开了激烈讨论,不过“只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计、施工的建筑物就是安全的。”这个观点得到了在场嘉宾的一致认可。
建筑设计VS建筑结构
设计讲究美观,结构讲究安全,这二者常常产生矛盾。
陈国林:从现状来看,结构设计在国内一直处在配角的地位,结构设计要求安全、经济,经过最近几年发展,现在国内追求立面标新立异、花哨,有卖点,安全方面被逐渐淡化。当前刚发生地震,希望大家能对安全意识重新重视。
吴昊:结构设计多是从安全角度出发,选一个抗震性能好的体系,而建筑为了户型的美观,搞了些花样,如悬挑,全明户型等。但是结构和建筑始终在寻找一个平衡点,建筑不可能按照结构设计那种方方正正最抗震的设计方案建造,建筑也有压力,建筑还是希望在户型、设计上有突破。但是只要产品做出来了就是安全的,因为结构上会有很多的措施来保证房屋的安全。
有些设计方案始终都只停留在图纸上,因为结构方面是不可行的。所以只要设计、施工都按国家的标准,我可以向大家保证福州近期所建的房子都是安全的。
章亚光:汶川地震倒塌的房子大多数都是砖混和预制板结构,特别是教学楼倒了很多,教学楼从设计角度来讲还是大开口的砖混结构,在地震来袭时,更容易突然坍塌,连逃生的时间都没有,但是这次还是有很多没有倒塌的房子,不管在外立面还是设计上都是值得借鉴的,因此我认为结构体系对抗震来说还是首位的。
陈扬勇:我也是从设计专业出来的,在设计阶段,设计院和开发商有不同的诉求;设计院,设计专业和结构专业,也有不同的诉求。到施工阶段,具体到细化的东西,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
肖宁:建筑和结构永远是“打架”的。比如说人们都喜欢外立面好看、喜欢大厅里没有一根柱子和房梁。为了避免这两者的冲突,我们泰禾在户型设计方案初稿出来的时候,首先做的是和结构去“碰”,结构方面验证能够这样做,我们再把建筑方案深化。
楼房抗震VS建筑成本
楼房抗震能力越强,钢筋的用量自然大,建筑成本就越高。
陈国林:我个人认为,应该适当加大结构造价上的投入。有的开发商在签合同时会有限额的要求,比如限制房子的含钢量,这种情况下房屋设计的安全系数就只能刚好达到规范要求。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条件下,我们可以考虑在规范的基础上再提高一定的安全系数。
肖宁:很多开发商为了追求收益,有可能要求在含钢量上进行控制,从而有效控制成本,这确实是存在的。也曾经有人和我说是不是和设计院交涉一下,把含钢量控制在70公斤以内。但是我想大部分业主是花费一辈子的积蓄来买一套房子,他们一定希望自己的房子是更安全的,我们泰禾要做的是“百年老店”,所以不会去要这种蝇头小利。
陈扬勇:首先,限制每单位的钢筋用量是比较无聊的,这无疑会绑住设计师的手脚。其次钢筋也不是越多越好,只有在合理的地方使用钢筋才有利于整个建筑,位置不好的话甚至有可能起到反作用。我们开发商节省成本,应该是在合理的、体系完整的基础上,而不是一开始就限制设计师说只能用多少钢筋。
黄航:如果非要在公司利益和业主安全之间做选择的话,我们汇诚一定会选择后者。但是,我想说的是,请大家放心,不但我们汇诚,我相信所有有责任的开发商,决不会为了这点利益而放弃安全的原则。我们的房屋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计的,否则是绝对不会通过国家验收的。
特别关注
台湾在房屋抗震质量把关方面有什么经验?
孙福山:台湾的销售业务员在入行前首先要背诵一份楼盘的“建材设备表”,A4大小的纸张,至少10张。第一条就规定了楼盘是根据相关部门严格标准建筑施工,在抗震、防台风、防火方面都有明显的要求,之后才是外立面、大堂、房间、物业怎么规定。
台湾的销售公司与开发商之间的合同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建材设备表,开发商提供什么样的建材设备,就定什么样的价格。
台湾有一家地产商早在20年前就开始卖楼盘的质量、品质,卖楼盘“看不到的东西”比如房屋的结构、设计师的用心、钢筋的捆绑方式等等,去年在只有2300多万人、自住率达到90%以上的台湾,一年推盘还能达到300多亿。
其实,我觉得开发商应该从品质上去包装楼盘,而不是一些外力面、景观等很面上的东西,从而引导消费者的观念——买房是为了安全、安心。
答记者问
为什么抗震设防烈度会有改动?
朱伟强:一方面,地震行业科学水平提高,对全国地震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同时,随着国力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安全系数的要求提高,由于这些客观方面的原因,抗震烈度会有变化,世界上也是这样,国家对这方面重视,才会有变化。地震部门会绘制《中国地震区划图》,建筑部门根据这张图,制定房屋的抗震设防烈度。
施工过程中,忽略哪些环节会影响房屋的抗震性能?
罗新:我也是学建筑出身,我简单说说。首先桩基,还有就是基础埋深环节,特别是高层住宅,几乎都有地下室,基础埋深做得好,地基牢固,抗震能力也比较强。另外沉降观测也很重要,这个被很多人忽视了,但其实很有必要,如果平时不沉降,到了地震的时候,抗震效果也会好很多。
老房子的抗震问题如何解决?
陈国林:如今福州有大量早期建造的房子,需要进行抗震鉴定和加固,因为量很大,所以不可能全部换新房,也不可能全部不用,而经过加固的房子还是很结实的。
吴昊:老房子多为砖混结构,因此福州多数老房子需要做抗震鉴定与加固,这是很有效的抗震措施。新房子只要按照现行的标准来建造也可以做到大震不垮,房子不垮就能保证生命安全。云南漓江发生7级以上的地震,高层一栋都没倒塌,之前有经过加固的房子也没有倒塌。根据目前的技术,以及国家规定设防级数,正常情况下都不会有问题。
朱伟强:地震震不死人,建筑物倒塌才会压死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房子大都是砖混和预制板结构的,抗震能力比较弱,这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重视,加快改造力度,整个抗震能力会得到很大改善。
汶川地震或成地产转型“契机”
台湾的销售人员在入行前首先要背诵一份建材设备表,A4大小的纸张,至少10张。它在抗震、防台风、防火方面都有明显的要求。
“台湾的一个地产商早在20年前就开始卖楼盘的质量,比如房屋的结构、设计师的用心、钢筋的捆绑方式等等。”
在本报25日举办的“论震”圆桌会议上,来自台湾的孙福山先生介绍多震区台湾地产卖建筑中“看不见的东西”时,会议上出现了罕有的短暂沉默。
在这一刻,台湾同行的优越感表露无遗。他们确实有值得骄傲的资历——他们卖的,是能抵御7级强震和特大风灾的建筑,是看不见但实打实的“品质”。
如果在一年前,地产商们可能会听之也任之,该怎样就怎样,但是汶川大地震的数万同胞用生命为他们祭出一条地产康庄大道。
当温家宝总理在汶川倒下的废墟中,大笔如椽般写下“多难兴邦”时,地产界也在集体默哀中,雄起着一个个开发商的血性:建筑,也是百年大计。
借此契机,本报联手福建省住宅产业商会、东南置业杂志社,共同发起了“2008海西楼市责任圆桌会议”,希望这雄起的血性有一个规范式的动作:从看得见的建筑到看不见的品质。
我们庆幸地看到,地震专家、建筑专家、设计师与地产企业代表,第一次如此坦诚与谅解。尽管前路仍然艰辛,但是,绝对保证建筑质量,并研究更好的抗震建筑构架形式成为共识。
这一刻,品牌地产果敢、承担、责任让久见风雨的房记们也为之动容。
地震应急小常识
地震来了躲卫生间
地震来了,不提倡往外跑,12秒之内,门很有可能已经变形开不了了,躲卫生间是相对安全的。因为卫生间空间小,配筋多,管网也多,又多处于房子的中部,整体柔韧性比较好。
学校人员应如何避震?
如果学校教室为砖平房,地震时坐在离门较近的学生,可迅速从门窗逃出室外。远离门的学生可就地躲在桌椅下面或靠墙根趴下避难。住在高楼里的学生,地震时千万不要跳楼,也不要到拥挤的楼梯口,应迅速躲进走廊等跨度小的空间。
福州已设立21处紧急避险所
目前,福州市区已列出21个主要避险场所,主要有西湖公园、左海公园、屏山公园、温泉公园、五一广场、金牛山公园、闽江公园、金山公园、高盖山公园、金山文体中心、亚峰公园、鳌峰公园、白马河公园、晋安河公园、南公园、金鸡山公园、光明港公园、榕城广场、罗星塔公园、马限山公园、天马山公园等。
返回海西房产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