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深圳有关部门统计,今年5月,深圳新建商品房销售均价每平方米11014元、跌至年内最低,半年内深圳房价跌幅超过三成。伴随房价下跌,深圳楼市出现“断供现象”,即购房者停止按月偿还按揭购房的银行贷款本息。“断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揭示了房产市场的哪些弊端?针对网民广泛关注的“断供现象”,新华网调查显示,超过7成的网民将暂缓购房计划。
网民理性看待 楼市出现“断供现象”
半年时间内,深圳房价跌幅超过三成,与此同时,网上开始流传“深圳楼市出现‘断供’潮、‘房贷坏账超千亿’”的传闻。对于传闻,网民是怎样理解“断供现象”呢?
调查显示:近4成的网民认为媒体、网络上关于“断供现象”的消息属于夸大事实,32%的网民表示关于“断供现象”的信息和实际情况相符。在“断供现象”出现后,近七成网民表示,在选择按揭贷款买房时,月供占月收入水平的30%是合理的水平。由此可见,面对住房需求,更多的网民还是理智选择适合自己经济水平的还款方式。
对于“断供现象”的产生,近五成网民把原因归咎为“炒房者资金链断裂,资不抵债,而不得不选择断供。”另有三成网民表示,楼市不景气,产生的损失超过购房者首付,也是购房者“断供”的原因。
“断供现象”出现 促使网民“暂缓购房计划”
“断供现象”出现,对网民购房计划造成影响,调查显示:有超过7成的网民选择了“暂缓购房计划”。对于已购房者,在面临还贷压力较重时选择继续供房的网民超过了65%,他们以出租房屋以房养房或者向他人借贷的方式来缓解还贷压力,也就是说,大部分普通自住者在自身没有遇到较大经济压力时仍会选择继续供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