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的这个“金九银十”似乎成色不足。虽然各城市的市场表现差异性导致涨跌幅不同,但浓重的观望气氛使房价下跌状况开始从深圳、广州蔓延到上海,乃至二、三线城市。
根据联合证券发布的房地产研究报告,率先下跌的深圳楼市,终于在价格持续走低后于上月迎来市场回暖,商品房成交套数和成交面积环比分别上涨29%和25%,但房价仍有所走低。上海新房成交则低位徘徊,房价亦小幅走低。北京新房价格虽未明显下跌,但上月新房销售仍创下2月以来新低。联合证券跟踪的其他城市的楼市成交情况也不容乐观,广州、天津、武汉和长沙等城市的成交纷纷走低,成交有所回升的杭州则成交均价环比“跳水”。
低迷
某网站重点监测的22个城市本月第一周成交数据显示,环渤海区域除青岛的周成交量环比上升19%外,北京、天津和济南分别环比下降50.65%、21.97%和41.45%。
长三角除南京的周成交量环比上升11.31%外,上海、苏州、杭州和宁波均环比下降,苏州降幅达44.73%。
在南方,除深圳外,东莞、厦门和福州等城市,周成交量分别环比下降25.13%、7.72%和68.58%。
恒生银行在最新一期经济专题指出,本轮楼市跌势可能持续数季,才会出现较稳定的复苏迹象。
事实上,2005年楼市调整仅限于上海等个别城市,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楼市都只经历观望期,未出现房价下跌情况。2006年春季,全国楼市已呈现全面复苏景象,去年即迎来全国房价的大幅上扬。
本轮楼市的深幅调整,是市场对过去两年楼市激烈上扬的正常反应。根据联合证券对重点城市商品住宅的测算结果,如果市场保持当前的消化速度,北京和深圳市场消化当前可售商品住宅约需一年半,上海为3个月。
不过,从存量房数据看,上海二手可售住宅约为新房的2.5倍。“因此我们认为上海住宅市场的销售压力也很大。总体来看,几个重点城市都严重供大于求。我们判断,市场供求关系改善的契机或会出现在明年下半年或者后年。”联合证券称。